不重视项目复盘,就不是合格的项目经理
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项目复盘或者叫工作复盘。复盘一词源自围棋术语,指的是在每次对局结束后,双方棋手会把刚才的对局再次重演一遍,以加深对这场对弈的印象,并找出攻守的不足之处。这是提高围棋水平的有效方法,因此围棋高手都有复盘的习惯。
后来,复盘的概念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,个人或者管理者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,从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能力或团队的工作水平。
柳传志(联想总裁),非常重视复盘,在做出重要决策后,他会关注取得的成果,无论是否完成,都会定期进行复盘。这是联想公司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。万达公司也通过复盘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,开业三个月内一定会进行复盘,以便内部经验的传承。复盘为万达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。柳传志和王健林都非常注重复盘。我也参加了公司的一些复盘会议,之前没有意识到存在问题,直到我读了一些相关书籍才意识到,我可能参加的是一些形式上的复盘会议,更像是吐槽会、邀功会或简单的回顾会。
最终很少有制定规章制度或标准流程,也很少分享有借鉴意义的复盘经验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公司可能并不十分重视复盘,或者复盘还没有成为主流文化。如果我们希望复盘成为公司的主流,从小的方面来说,需要获得领导的支持;从大的方面来说,就需要企业文化对复盘的支持。
我总结了我所阅读的书籍,一方面是为了与大家一起学习,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我的理解。总结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、复盘目的:
以学习为目的,吸取经验教训,从中找到成功之路;
通过复盘发现问题,规范相关流程,实施标准化流程;
深入分析问题,寻找解决方案,为未来类似问题提供基础;
改进未来的绩效表现。
2、复盘与总结的联系与区别:
复盘和总结都以学习为目的,但有一些不同之处:
复盘有一套固定的流程,而总结则不需要;
复盘是连续的、立体化的,包括对已知事物的总结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;而总结是静态的、平面化的,主要对已知事物进行归纳;
复盘是重现过去发生的事情,与目标进行比较,找出根本原因,吸取经验教训,从而完善标准化流程或规避未来的风险,是一个持续的过程;而总结主要是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什么,这是复盘与总结的本质区别。
三、复盘程序
复盘准备
在复盘会议前,需要确定以下内容:
复盘的主题,即复盘哪个事项。
参与会议的人员。
复盘会议的时间和地点。
确定复盘引导人,最好是与复盘事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,但引导人必须对复盘事项的前因后果有一定了解。
准备会议所需的资料。
复盘顺序
(1)回顾预期目标(绩效):
在这一步,引导人可以向大家提出以下问题:
当初需要达到什么目标?目标完成的标准是什么?
对这次目标完成是否满意?
完成这个目标的标准流程是什么(顺序)?在执行过程中是否预计遇到困难?
引导人可以向多人提问,直到大部分人意见达成一致(记录下不同意见),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。
(2)回顾实际情况:
在大家对预期目标(绩效)标准的理解一致的情况下,可以分阶段、分专业分类探讨工作执行过程中实际发生了什么事情(对事件的关键节点有影响的事情)。
实际发生了什么事情?
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?
与预期的标准顺序是否一致?
是否遇到了预期的困难?如何解决了这些预期的困难?
是否出现了新的困难?如何解决的?
(3)分析目标成败原因:
首先问大家是否按时按质完成了这次目标。
如果是,分析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?
如果不是,指出差异之处,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差异?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差异?在目标制定过程中,有哪些不利因素可能对我们没有考虑到的造成了影响?需要找出差异的根本原因。
(4)得到经验教训:
在这一步,引导人可以提问:
从这次目标的完成中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?
哪些东西可以引入公司知识库供他人学习,并形成标准化流程?
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或规避风险?
根据这次目标的完成情况,我们的规章制度或流程该如何改进?
如果再次进行类似目标,我们是否能完成得更好?
(5)整理并分享复盘结果。
(6)推进复盘会议结果的落实。
引导人的观察和引导能力很关键:复盘会议需要引导人具备较高的观察水平和引导能力,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积极发言。引导人应该能够注意到每个人的观点和反馈,并能够巧妙引导讨论,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。
避免开成对领导的歌功颂德会:复盘会议不应该成为领导受赞扬的场所,而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问题。引导人需要引导讨论聚焦在事实和问题本身,而不是为了取悦领导而迎合或夸大成绩。
避免开成批斗会:同样,复盘会议也不能成为批评和指责的场合。引导人需要注意控制会议的气氛,避免个人攻击或责备,促进积极、建设性的讨论。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而不用担心被指责或受到惩罚。
备考资料分享如下: